近視雷射矯正種類


PRK因無須製作角膜瓣,僅需去除上皮層細胞,在基質層上做矯正雷射,再生後的上皮細胞可以完全覆蓋術後傷口,因而避開了許多術後合併症,同時也保留更多基質層厚度,讓手術更加安全,這是PRK發展至今仍然存在的基礎。

最早出現的手術為PRK手術(雷射屈光性角膜削切術),方法是使用低濃度酒精軟化角膜上皮層之後去除,再以矯正雷射削切實質層完成手術。近年發展出Trans PRK,使得PRK手術更上一層樓,不再使用酒精軟化角膜上皮層,改用準分子雷射,獨特的高絲光束製造細緻手術面,一次就可以完成上皮層的去除與矯正雷射的施打。
近年發展出Trans PRK,使得PRK手術更上一層樓,不再使用酒精軟化角膜上皮層,改用準分子雷射,獨特的高絲光束製造細緻手術面,一次就可以完成上皮層的去除與矯正雷射的施打。

  

平滑的手術面可改善PRK的不適感且傷口癒合更快速,搭載Topolyzer系統根據術前檢查數據,經由電腦大數據自動計算,再傳遞到雷射機器中自動執行客製化治療,快速且精準的提升視力品質。

TransPRK使用準分子雷射(WaveLight EX500-StreamLight)去除上皮層後再施打矯正雷射,一氣呵成中途無需更換機台,不使用酒精去除上皮層,不吸附眼球,不接觸角膜,不製作角膜瓣,獨特的高絲光束 ( Gaussian Beam)可製作更平滑手術表面。

零接觸
No Touch技術,一次完成上皮層與基質層矯正手術,縮短手術時間。

超微光斑
採極細高絲光束,每秒500發0.68mm超微光斑,能量小、光束均勻,極低能量擊發,減少角膜組織消耗,能量補償使基底層極度平滑有效降低眩光。

安全精準
有效治療範圍可矯正近視-10.00D~+3.0D,散光-6.0D~+3.0D。(有效治療度數因人而異僅供參考,需參考病人安全厚度考量)

前導波優化
採大數據計算公式優化,周邊雷射能量補償,可以優化雷射減少夜間眩光,提升夜間視力品質。

7D眼球自動追蹤系統
搭載1050HZ七次元眼球追蹤系統,每百度僅需1.4秒治療時間,有效減少病人固視壓力,反應時間僅0.002秒,大幅降低雷射位偏,且可以靈活調整瞳孔中心偏移,以符合預設治療計畫。

不需角膜瓣
減少角膜消耗厚度,傷口長好之後無痕跡,可保留最多安全厚度,對於角膜厚度偏薄,欲追求高安全性手術,喜愛運動或是職業運動員、容易碰撞的職業如警察、消防等都是相當適合的手術方式。

LASIK(雷射角膜內層重塑術),是利用飛秒雷射或板層刀製作角膜瓣,將角膜瓣掀開後,再以準分子雷射在基質層削切,最後將角膜瓣復位即完成手術。

│傳統板層刀│

LASIK在1990年開始發展,最早使用板層刀製作角膜瓣,一直到2001年飛秒雷射製瓣發展出來才逐漸被替代。傳統板層刀的安全性在本項手術無法百分百保證,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在製造角膜瓣上。在手術過程中,製造角膜瓣有可能發生意外,包括角膜瓣穿孔、角膜瓣不完全切取、角膜瓣完全游離、角膜瓣表皮破損等。其發生率在有經驗術者約幾百分之一。一旦產生上述意外,可能被逼中止手術,甚至有產生角膜結疤等較嚴重的合併症。

│飛秒雷射│

角膜製作既薄又精準
厚薄度由電腦設定,製作範圍90~110微米,以每1微米為調整單位,誤差小節省角膜厚度,特別有利於角膜較薄的病人。

角膜瓣表面更為平滑
因為以電腦全程控制,可製作更平滑角膜瓣,優點是手術後視力恢復更快,高階像差更少,改善眩光。

倒嵌式邊角角膜瓣
可以設定更佳的倒嵌式側切角度,角膜側切角度越大,角膜瓣復位可以更穩定,不易移位,傷口癒合快。

減少乾眼
角膜瓣厚度薄(平均為100微米),邊緣切口整齊,減少因為手術而被阻斷的神經,神經接合時間相對縮短,降低術後乾眼程度。

手術時間更為縮短
第五代為150KHZ,速度較以往更為快速,讓手術更加流暢,降低手術過程中的可變化因素。

不受角膜曲度的影響
治範圍更廣。

│FENTOLASIK客製化手術│

Waveftont-optimized -前導波優化

Custom Q -客製化Q值導引

Contoura -角膜 精雕地圖導引

│近視雷射術式比較│